元宵賞燈擲砲台

獨一無二的眾仙洗港與走尪乞龜、武轎踩街與海上燈會


獨一無二的眾仙洗港與走尪
 
  野柳神明淨港,又稱《眾仙洗港》』或《神明過港》,該活動在當地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傳承,而淨港的儀式則與開漳聖王唐朝大將軍陳元光有關。據說,開漳聖王有一天透過乩童告訴村民,「想在元宵當天下港」,因而開啟《神明淨海淨港》百年儀式。
 
 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,在上午10點開始的淨港儀式前,會先有遶境神轎隊伍巡街活動;待巡境完後,神轎隊伍集合於保安宮前的碼頭,由此登上漁船,接著一艘艘的漁船駛出,在野柳港的內外巡繞三次,祈求保佑來年海不生波、合境平安與漁獲豐收。隨後神轎隊伍再回到宮前準備《淨港》儀式。
 
  《淨港》儀式中的每頂神轎皆由壯丁68人一組,接著神轎像是起乩一般,瘋狂甩動,隨著指示依序飛奔前進,連人帶轎衝跳進野柳港中再從港區對岸上岸,其意義代表『神明親自下海』,以神力洗淨漁港污穢,保護闔境平安,漁事順遂。
 
  接著是《過火》儀式,規定在當日午時(中午12時)前完成。當吉時一到,打著赤腳,扛著神轎準備過火的轎夫和神像的執事人員,迅速衝過火堆,踏過燙熱的炭地,一旁民眾則一起大聲喊著:「進喔!發喔!」祈求儀式平安順利、新春大發之意。當神轎依序過火三巡後,善男信女再尾隨通過,最後工作人員便將鞭炮擲入炭火堆裡,在響亮的爆竹聲中結束緊張的過火儀式。
 
  而《走尪》是宜蘭五結鄉特有的元宵祭典,相傳在200多年前,五結鄉的廟宇為去邪避災,在元宵節當天,抬著神轎至新婚家裡沖喜,藉由新婚的喜氣來祈求國泰民安、遠離瘟疫;直到某一年,宜蘭利澤簡地區鬧溫疫,當地士紳決定擴大舉行走尪儀式,增加神明遶境與抬轎過火競賽,流傳至今就形成元宵習俗。
 
  利澤簡,過去是宜蘭的重要港口之一,現今成為元宵的《走尪》重地。早期《走尪》是競賽活動,每兩轎為一組相互較勁,在指定地點來回跑3趟,第3趟時要踩跨過永安宮前的刈金火,算是過火儀式才能分出勝負,最後的優勝隊伍可將令旗風光地帶回莊內廟裡供奉,莊民深信好運將隨著令旗而造福全莊;不過據說後來因參賽者太重勝負,於是現今已改成純欣賞的《走尪》表演。
 
乞龜、武轎踩街與海上燈會
 
  《乞龜》在台灣廟宇信仰中是常見的風俗習慣,因此在台灣廟宇密度最高的澎湖地區,更成為著名的元宵活動之一,甚至令澎湖民眾有輕過年、重元宵的習慣,每年的元宵節都可以玩上整整三天。
 
  《乞龜》原是“有求嗣者”的習俗,但經150多年來的演變,現今男女老少都可乞龜,而且規模愈來愈大,從早期用糯米粉加麥牙糖為材料製作的平安龜,到近幾年出現的金錢龜、大米龜和黃金龜,讓平安龜的體型是越來越大,也越來越貴重,但不變的是祈求平安的心意,在元宵節當天把向神明擲爻的平安龜帶回家,來年再歸還一個更大的平安龜,酬謝神明一年的庇佑。
 
  而元宵節當天的神轎出巡,原本是許多廟宇都會進行的盛會,但為什麼近來澎湖的《武轎踩街》會如此出名呢?原因就如同電影『陣頭』一樣,澎湖傳統的武轎出巡也結合現代的電音與光效,尤其武轎因無轎頂,重量較輕,轎班的步伐也顯得較活潑、有變化;當30幾頂武轎花樣百出的拼轎動作一出籠,加上聲效、光效與轟隆隆的鞭炮聲與火花,猶如參與兼具聲光效果的傳統盛會,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,豈不過癮。
 
  除了《乞龜》與《武轎踩街》的百年儀式外,還有一項澎湖八大景之一的『外垵漁火』也不能錯過。由於澎湖人多是靠海為生,漁船就如同他們的家人一樣,因此除夕夜關財門前,漁船也一定要返港過節,等到初四或初五時再發動馬達,同時把漁火全開,取其光明在望或添丁之意;而30幾年前,西嶼鄉的外垵漁港建成,當地漁民們則約定俗成,改為在元宵節點亮漁火,當吉時一到,數百艘漁船同時點亮上千瓦的捕魚燈,頓時如白晝般通明,這絕對是只有在澎湖才看得到的海上燈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澐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